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正文
使用表情包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发布时间:2016-04-27
  
  不可否认,我们平时用表情越来越多,“笑哭”甚至被评选为《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

  语言学家把表情和古埃及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后,将其称为一种超越文字的“新语言”,但它真的有益于我们的沟通吗?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使用和理解表情的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也就很有可能造成误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尼苏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团队对304个人眼中最流行的最接近人类的表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的参与者对同一个表情所传达的情绪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看法都不一致。

  当参与者考虑表情在跨平台或者不同类型的手机之间的转换时,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例如,同样是“咧嘴笑”的表情,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取决于你在哪里看到它: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误解的可能性很大,不论是个人对某一个表情的理解还是同一个表情跨平台时的不同样子,“研究人员写到。
   在调查中,参与者被要求对表情的情绪等级进行投票,从-5(非常消极)到5(非常积极),即使是同一台设备上的同一个表情也有1.88分的差异。




   但是当跨平台发送表情时(如从iphone发到Nexus),人们在情绪感知上有2.4分的差异。同样的“咧嘴笑“的表情,人们对它的理解,从”极其幸福“到”准备战斗“都有。
   这个研究听起来很无聊,但却真的很重要,因为表情设计出来是为了帮助人们传达出超越文字的想法,但众所周知它现在已经很难体现出这一点了。

   例如,200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每次只能从一条文字短信中准确识别出56%的严肃和讽刺的情绪,有了语音消息之后,准确度上升到73%。
   现在,这项新的研究表明,我们依赖这些代码表情,确实让自己面临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混乱。

  在你删掉自己的表情包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本项研究只考虑了25个最常用的最接近人类的表情,所以它不提供任何对爱心、茄子和我们最喜欢的鬼表情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的表情都像“咧嘴笑“那样有歧义-”大哭“的表情同样容易混淆,而“桃心眼”的表情是理解最一致的表情之一。

  此外,本研究是基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量,而且虽然该论文已经发表,并且5月份将会作为网络与社交媒体的部分参与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2016年年度会议,但它还没有被同行审批过,所以我们对这个发现可以不必全盘接受。
  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在计划如何展开工作,并且有望找到一个让我们所有人更一致的使用的表情方式。

 “我们很激动要从很多方面继续进行这项工作:从短信的语境中来理解表情,调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产生的问题,询问人们关于非拟人表情同样的问题,建立一个系统来帮助测试一种新表情可能存在的误解等等“,研究人员Hannah Miller写到。

 “一些学者认为,表情代表了语言使用中一个根本性地转变“,她补充到。“因此,充分理解表情在人类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是发展下一代语言技术非常重要的一步。”


版权所有 20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建设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电话:82317114 电子邮箱:webmaster@buaa.edu.cn 京ICP备050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