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受北航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委托,向北航第五次科协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北航科协第四届科协委员会工作简要回顾
自2003年 12 月北航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各学术团体、职能部处和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北航科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和学校的总体任务,紧密依靠全校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圆满完成了北航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六年中,北航科协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开展科普宣传、组织课外创新、推荐优秀人才,协调学会工作等方面,精心实施,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工作,促进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作出了贡献。
六年来,北航科协坚持竭诚为学校师生和科技工作人员服务的工作方针,围绕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以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师生课外创新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年来,北航科协在推进“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不断摸索,不断健全评审机制,与学校团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管理和运行规范,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条例》等,为“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成为北航学生活动中声誉最高、参与最广、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在推进“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北航科协与学校团委积极配合,有效推进了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工作。通过组织专家对“挑战杯”参赛作品进行精心指导,为北航代表队获得佳绩提供了有效保障。从1989年到2007年,北航连续十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也为我校在这一全国性活动中奠定了重要地位。2009年我校不仅赢得了第十一届“挑战杯”活动的承办权,而且赢得了2009 “挑战杯”。
为扩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空间,北航科协还通过挂靠我校的专业学会,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课外创新活动,如由中国航空学会举办的“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北京市科协组织的“首都大学生科普征文”评选,全国“科普日”、“科技周”和“学术月”等系列活动。在所参加的活动中,我校学生均有上乘的表现,在展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成就的同时,也为促进首都学术繁荣和科学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科普日”里,科协组织学生科普志愿者,走进社区向市民宣传科技知识;在“科技周”活动中,带领北航学生航模表演队参加了科技周开幕式表演及科技作品展览,并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接待参观实验室数千人次;在“学术月”中,组织学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主题论坛等活动。作为主要策划单位,北航科协配合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团委,参加组建了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宣讲团。通过此类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多种力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上级科协搭建的大舞台上,提升了北航的社会影响力,扩大了学校服务社会的空间,也为我校工作赢得了良好声誉。北航科协曾两次被北京市科协评为活动组织工作奖,2005年被北京市科委、市科协、市人事局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集体。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北航科协与相关部门合作,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组织了一系列航空航天科普报告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教授为在校师生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展望”报告,中国一航试飞院原副院长周自全教授做了有关飞行试飞的科普报告,叶培建院士做了“航空探测若干问题”报告等。这些报告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了解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国防意识,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的热忱,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北航科协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和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六年来,北航科协通过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和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推荐工作,利用一切机会为我校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六年来,先后向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和各专业学会推荐了以张军、蔡国飙、沈志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各类奖项。推荐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科协的科技调查定点单位,北航科协一直注重我校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心理和健康状况以及建议和诉求反映工作,并积极通过这一渠道为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相关科技政策提供信息。作为较早成立的科协群团组织,北航科协承担了有关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的具体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国科协与中国教育研究会“关于全国高校科协建制问题”的调研和“关于高校科协的发展调查”报告等工作,并作为高校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有效保证了北航科协为全校师生和科技人员服务渠道的畅通。
加强各挂靠协会和学会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是北航科协的另一重要任务。高校作为科技工作者密集、科技人才荟萃的教育学术机构,是科技群团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目前挂靠在北航的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和编辑部多达三十个。北航科协作为科协系统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挂靠北航的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和编辑部的协调、建设和服务工作。六年来,北航科协通过加强交流,积极引导,周到服务,使我校各学术团体在促进北航学术交流、建设校园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北航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共同举办的《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在北航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分获中国科协重点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因多次成功承办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和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分会2007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会员工作先进奖”;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工程图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北京工程图学学会以及挂靠我校的各二级学会也因出色的工作成效受到上级科协的表彰和奖励。
作为中国航空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北航科协积极组织参与了中国航空学会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如中国航空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大飞机高层关键技术论坛、“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青年科技论坛,中国航空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目前我校有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十七人,挂靠北航的专业分会六家,挂靠专业杂志社一家,承担了四种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这些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北航与中国航空学会的联系与沟通,并得到了学会的充分肯定,我校连续两届被中国航空学会评为“先进团体会员单位”。
回顾六年来的工作,总结其中的经验,科协委员会认为,此届科协工作的有效开展得益于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学校各团体、职能部处和院系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广大教师、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北航科协第四届科协委员会,向六年来对北航科协工作给予正确领导的学校党政领导和上级科协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学校团委、工会、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面对社会和北航快速发展,科协委员会也清醒地看到我校科协工作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科协工作必须继续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紧紧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和学校的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在建立现代社团体制的基础上,拓展工作领域,丰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在建立和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整合学校、社团和社会优质资源,凝聚力量,提升能力,以建设航空文化为主线,以融合空天信为特色,开创北航科协工作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北航科协发展思路及主要工作建议
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不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科技需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陪养”的双重使命;作为科技工作者密集、科技人才荟萃的教育学术机构,是科技群团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省、市科协的基层组织,有着人才资源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客观独立社会地位优势。因此,高校科协在会聚高校师生力量,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校中心任务,服务科学发展,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优化科学素质培养环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优化高校和谐稳定环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新一届科协委员会要站在新的起点,创新思路,找准定位,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在此,对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科协事业的新途径、新领域、新经验,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符合科学技术和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努力把北航科协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众组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整合优质资源 构建科普平台推进特色发展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科技成果只有为全社会所掌握、所应用,才能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力量和最大效用。因此,建议新一届科协一定要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作为重要任务,抓住我校航空场馆建设改造的契机,以航建设空文化为主线,以融合空天信为特色,推动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根据“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积极探索普及科学技术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依托我校航空航天及信息学科优势,完成学校科普工作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北航科普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我校的科研优势,以展示我校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将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公众介绍科研最新成果。充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积极探索学术论文与科普论文结合,调动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投入普及科学技术活动的积极性,构建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我校科普工作,力争使我校科普工作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二)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涵 扩展服务空间
科协工作要始终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因此,建议新一届科协要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努力搭建我校师生为社会经济和高校发展服务的平台。通过北京科协 “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开展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和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造良好条件。
要充分发挥科协和学会在促进科技团队建设、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集成并加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交流活动,举荐创新优秀人才,推荐优秀专著和论文。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
要发挥科协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把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作为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科技人员与决策部门的沟通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制度和动态反馈机制,及时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诉求,为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三)启迪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 促进自主创新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创新文化。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和重大需求,开展创新方法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氛围。要利用高校国际交流活动频繁的特点,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国外先进的创新方法的理念和模式。围绕空天信融合,推动新兴学科、衍生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
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组建高校创新方法工作机构,促进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四)完善组织建设 增强引领作用 提升发展能力
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议新一届北航科协委员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上级科协指导下,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校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认真总结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活动特点,理清高校科协的职能定位,制定科协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人才资源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客观独立社会地位优势,在创新中谋取发展。
针对北航挂靠学会多、担任学会理事多、会员多的特点,要统筹科协对挂靠学校各学术团体以及和校内各学术团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发挥科协对学术团体的引领作用,增强对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凝聚力,引导各学术团体积极服务学校中心发展战略。通过加强与上级科协的联系,抓住政府职能转移的有利时机,以科技评价、科技人员评价和科技奖励为重点,协助学会等学术团体主动承担政府职能的转移和委托,扩展发展空间。
要注重挂靠高校科技期刊办刊理念和学术质量提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完善期刊收藏交流机制,提升挂靠我校科技期刊的认知度,扩展我校学术影响力。
积极探索建立与校工会、团委、校友会等群团组织的协作机制,充分利用科协的组织系统优势,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扩展发展空间,营造我校科协及各学术团体良好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赋予科技社团的使命,为我们科协组织发挥群团优势、做好服务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各群团组织、各部门、各院系的支持下,团结动员我校广大师生和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航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空天信融合为特色,为把北航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